专家称多地大暴雪或引发雪灾 今冬拉尼娜会不会导致南方出现08年那样的雪灾、冻灾?

admin天气2023-11-25 19:20:252810

1、今冬拉尼娜会不会导致南方出现08年那样的雪灾、冻灾?

今冬拉尼娜基本已经成为定局,且从当前北方大幅度降温来看,今年冬天南方真的有很大概率会出现08年那般的雪灾、冻灾,只不过这只是从气象学的概念去衡量,而如果结合08年冻灾的具体时间来看,南方再次上演大规模雪灾的概率就不大了,因为08年雪灾、冻灾之所以让人铭记,除了降温幅度、降雪幅度大以外,也与当年刚好赶上春运有很大关系。

回顾08年雪灾,原因除了副热带高压偏强、南支槽活跃,导致南方暖湿空汇集长江中下游以外,最主要的原因便是拉尼娜现象导致北半球大气环流异常。当大气环流异常下的冷空气南下与南方暖湿空气在长江中下游结合,最终就形成了猛烈降雪。时间线再回到今年,当前才11月上旬,北方多地就已经出现了降雪,局部甚至出现暴雪,这在正常气象年份绝对不会发生。北方人都知道,以往降雪时节,阔叶树木的树叶早就已经落完,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树枝,降雪落在树枝上呈现“树挂”现象,目光所及之处一片白茫茫。而今年降雪时,很多树木都还没有落叶,甚至一部分阔叶树的树叶还是绿色的,目光所及之处白雪与绿叶交相辉映,在感叹美景的同时,也充分说明了今年的异常降温是多么的极端。

这种极端气象,如果在2022年1月份再上演一次,那南方长江一线的降雪可能不亚于2008年。而且,08年南方雪灾发生之前的一段时间,长江中下游省份也出现过煤炭资源紧缺的情况,当时多省份出现过拉闸限电。而今年在疫情冲击下,拉闸限电规模更大、持续时间更长,如果拉尼娜真的再给南方带来一次强降温、强降雪,那南方面临压力也着实不小。当然了,以上只是我个人结合当下气象系统做的揣测分析,未真正发生之前谁也说不准,因此也不必过分担心,听国家的话,适量屯一些生活必须品即可。

欢迎点击关注,留言一起探讨。

专家称多地大暴雪或引发雪灾 今冬拉尼娜会不会导致南方出现08年那样的雪灾、冻灾?

2、内蒙多地降雪量突破1951年以来极值,这么大雪是如何引起的?

你能想象一觉醒来打开门,迎面而来的是由积雪堆成的一堵墙吗?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11月9日的内蒙通辽,而门口的雪则是持续下了46小时的特大暴雪造成的!

2021年11月4日,一股来自北极的冷空气从我国西北方向袭来,到了11月7日前后,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遭受了入秋以的最强寒潮的袭击。全国范围内从北至南先后大幅度降温,北方多地形成大风、暴雪天气,南方则已大风、暴雨为主。

早在寒潮来袭之前,内蒙通辽地区就已经通告了暴雪天气的到来,中央气象台也发布了暴雪橙色预警。但没想到通辽以及周边的这场特大暴雪,竟然持续了46小时之久,降雪量达到了81毫米以上,积雪厚度是1951年以来的极值。

截止11月8日16时30分,雪灾导致通辽地区8个旗县区,50个苏木镇街道受灾,受灾人口5609人,因灾死亡1人,还有死亡牲畜176头,大量棚舍、草料库、大棚、仓房等受损,雪灾造成的直接损失高达3446万元。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也已经停工、停课,机场关闭,部分高速公路实施交通管制。现在最为担心的,是特大暴雪后可能发生的“白灾”,大量牲畜因为吃不到草料等食物,很可能会出现掉膘甚至死亡的情况。

那么问题来了,此次内蒙多地爆发的特大暴雪形成原因是什么?我们下面聊一聊这个问题。

冷涡与暖湿气流强烈交锋

我们知道特大暴雪的形成,至少要有冷暖气流的强烈交锋,那么内蒙多地的特大暴雪是哪两股气流交锋引起的呢?

强冷空气当然是此次大寒潮带来的,是来自我国西北方向的冷高压,这一点在暴雪到来前一周我们就知道了。国家气象中心早就预报了11月4日开始,我国将遭受入秋以来的最强寒潮,新疆和内蒙地区首当其冲。

可是经新疆而过的这股冷空气,在向东移动的过程中形成了加强冷涡,冷涡是冷性气柱呈逆时针方向不断旋转的气候现象,在冷涡旋转过程中,会有一股股冷空气甩出来。

也就是说在内蒙通辽地区的上空,来自西北的冷空气在此处形成了切断冷涡,而且该冷涡移动速度缓慢,容易造成长时间大范围的雨雪、大风和降温天气。

与此同时,黄渤海附近又生成了地面气旋,将黄海和日本海的暖湿气流大量输送至东北、内蒙古东南一带,冷暖空气在此处强烈交汇,形成了此次特大暴雪。

所以说,内蒙多地的特大暴雪的直接原因,是西北方向冷空气形成的冷涡与黄渤海地区地面气旋带来的暖湿气流,在内蒙通辽地区激烈交汇造成的。

全球变暖下的极端气候

前面我们介绍了此次特大暴雪的直接原因,那么它的根源是哪里呢?这股冷空气是怎么来的呢?

我国冬季主要受到来自北极地带、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国等三个地区的冷高压影响,而此次全国范围的大寒潮,就是来自北极地带的冷空气。

北极地带每年冬天都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冷高压,但在地球自转的影响下,一般都在极地原地打转,不会轻易南下,因为北极海冰上空会形成强烈的极地气旋。

但如果北极海冰的规模减少,原地打转的极地气旋就不那么稳定了,冷空气会随着全球大气环流南下,给接近北极的国家和地区带来寒潮。

比如我国去年冬季经历了四场大寒潮,人们明显感觉到气候反常,这其实跟北极海冰的规模减少有关,去年极地海冰的规模是有记录以来的第二少。

北极海冰规模减少跟什么有关系呢?答案是全球变暖!也就是说全球变暖导致了北极海冰的减少,此出的极地气旋不稳定,冷空气也就更加容易南下,我国此次大寒潮就是这样造成的。

可能有人会觉得奇怪,既然是全球变暖,为什么反而感觉冬天越来越冷了呢?原因很简单,如果你把时间拉长就明白了,我国全国冬季的平均气温,从1961年到2019年,总体趋势是毫无疑问的升高的,升高幅度在3℃左右。

也就是说,几十年前的冬天要比现在冷的多,只不过我们只对近几年的冬季印象深刻而已。在全球变暖的大趋势下,这种短时间的气温起伏是很正常的。

总之,我国今年入秋以来的最强寒潮,其根源就是全球变暖,此次内蒙多地发生的特大暴雪,也跟全球变暖息息相关。

拉尼娜现象加剧了降雪强度

其实在此次大寒潮到来之初,大家就很容易把它跟今年的“双峰拉尼娜”联系起来。

根据国家气象中心的报道,今年自7月份以来,中东太平洋海域海水出现异常变冷的情况,并最终在10月份形成拉尼娜现象,预计我国冬季会经历一次从弱到中等的拉尼娜事件。

而上次拉尼娜现象在今年3月份才刚刚结束,也就是说2021年一年的时间里,出现了两次拉尼娜现象,也就是所谓的“双峰拉尼娜”,这在历史上是比较少见的。

拉尼娜也叫反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情况,具体的标准是海水温度比常年均值低0.5℃,并且持续6个月时间。

拉尼娜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一般其况下,赤道附近常年受东南信风的影响,东太平洋表面的海水被刮到了西太平洋,这使得东太平洋的海平面较低,底部的冷海水就会上翻,使得海洋表面上空的大气温度降低。

在东南信风较强的年份,东太平洋就有更多的海水被刮走,需要更多的冷海水来补充,这使得该处海温比常年要低一些。而西太平洋会有更多的暖海水被刮来,此处的温度会更好,这让东西太平洋上空的气压差更大,东南信风会被加强。

也就是说在热带海洋和大气环流的双重作用下,拉尼娜现象出现的年份,各个季风的强度会更大,北半球冬季也会更冷。

说完了拉尼娜我们再说回内蒙特大暴雪,前面我们提到此次特大暴雪是超强寒流引起的,而这股寒流的来源是北极地带。这就跟拉尼娜现象联系起来了,因为拉尼娜让季风更强,北极的冷高压南下的程度也就更加猛烈,拉尼娜加剧了此次暴雪的强度。

另外,拉尼娜出现的年份,我国会出现更多的极端气候,回顾一下今年以来的各种反常气候就明白了:

今年春季时,北方多地爆发了沙尘暴天气,北京甚至出现了近十年一遇的强沙尘暴;7月20号河南郑州的特大暴雨,给河南多地带来了严重的洪水灾害;刚刚过去一个月的国庆黄金周,全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反常高温情况,“秋老虎”令人印象深刻。

这些极端气候现象都去年和今年形成的拉尼娜现象有关,拉尼娜让北半球气候更加极端和异常。此次内蒙特大暴雪创造1951年以来的历史极值,离不开拉尼娜现象的贡献。

今年会是冷冬吗?

最后我们聊一聊大家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既然今年出现了双峰拉尼娜现象,那么我国冬季会是冷冬吗?答案是不一定!

看一组数据你就明白了,根据气象中心的数据,从1951年至今这70年以来,历史上一共记录了15次拉尼娜现象,其中有10个拉尼娜年我国冬季是冷冬,另外5个拉尼娜年我国冬季是暖冬。

也就是说拉尼娜确实会让冷冬出现的概率增加,但是拉尼娜和冷冬并不能划等号,这其实跟冷冬的标准有关。冷冬是根据冬季三个月的平均气温来判断的,并不是说感觉冬季某个时段寒冷就定义为冷冬。

比如去年冬季(2020年12月~2021年2月),我们明显感觉到气温较低,经历了四场大寒潮,但是今年3月份气候中心却公布去年冬季是暖冬。原因是今年2月份出现的全国范围的回暖天气,硬生生的将整个冬季气温的平均值拉高了。

根据气象中心的报道,我国今年冬季遭受拉尼娜现象的影响较弱,虽然天气偏冷的概率会更高,但是否冷冬还不能完全确定。

结语

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经历了此次大寒潮的洗礼,人们也感受到了“一日入冬”的气温变化,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不会太快回升。内蒙等遭受雪灾的地区,接下来要预防“白灾”的发生,生活在雪灾地区的人们,要更加注意自身安全。

虽然目前还无法还无法确认今年冬季是否冷冬,但拉尼娜出现的年份极端气候发生的概率较大,建议大家经常关注天气变化,做好御寒的准备!

今年冬天,你做好被冻哭的准备了吗?

专家称多地大暴雪或引发雪灾 今冬拉尼娜会不会导致南方出现08年那样的雪灾、冻灾?

3、为什么雪灾都多发于南方?而北方下雪更多反而不会出现南方那样的雪灾?

雪灾是多发于非南非北的中部,也就是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当然如果按照我们的地理课本任然沿用近代张相文秦岭淮河一线的气候划分说法归于南方已经被视为"时代错误"或"不合时宜"。

黄河以北自古以来因地制宜的基建设施相较于长江以北的抵抗暴风雪明显好得多,而像这段时间安徽等地大雪压城,顶棚倒塌,一个客观原因是雪确实太大了。截至4日05时,在安徽,淮河以北和江淮之间中北部有47个市县出现积雪,最大积雪深度出现在蚌埠,达26厘米。安徽接连升级暴雪预警信号,事发地合肥已经是暴雪橙色预警。在这样的大范围暴雪天气影响下,有些问题的产生是主观上长期重视不够、规划建设不足导致的。比如水管防冻问题、马路除雪、交通拥堵的问题甚至一些雪融化,边融化边结冰的次生灾害不断,这陡然增加的负载也是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包括现代社会的供暖是沿用的是近代张相文提出的秦岭淮河气候分界线,上世纪50年代,我国在苏联援助下为城市居民安装集中供热系统。但当时的正面临严峻能源短缺,于是作为气候划分的南北分界线"秦淮线"就成为集中供暖的界限。这让生活在该分界线以北的数百个城市中的居民欢欣不已。而那些分界线以南的城市,哪怕只是一里之外则要在没有暖气供应的情况下自行想办法捱过这个冬天,当然是提问者所谓的“南方雪灾”最惨的了。

所以既然实际上的气候已经和张相文的秦岭淮河淮河气候划分法的理论相悖了,应该倡导这条供暖气候线至少移到古代的长江一线,个人感觉:南岭以南才是南方。因为我们的版图在地球的北半球距离炎热的赤道线还远着呢,所以自然是北方气候要覆盖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