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天气预报 为什么周平王只是迁了一下都,周天子就开始被诸侯吊打?

admin天气2023-12-15 14:47:57910

1、为什么周平王只是迁了一下都,周天子就开始被诸侯吊打?

周平王迁都洛阳的时候,保护他的军队都是各路诸侯的军队,而属于周王室的军队,在申国和犬戎联军进攻镐京的时候,为了保护周王室就已经全军覆没了,周幽王败光了最后的家底,所以东周王室的弱势,根子就在于没有军事底蕴。

在周文王时期,周作为商朝的诸侯国,其有一个很“尴尬”的问题无法回避,也难以短时间内解决,那便是“小邦”的问题。

所谓小邦,便是指周这个国家的“规格”已经被限制得死死的了,规格包含了周国国君的爵位,军队的数量,拥有领土的数量。

可问题是在商朝末年,商朝统治者又需要边陲的周国捍卫边境,所以对于周国的限制,不可能按照“常规”来办,于是周国开始了“超常”的发挥,周国国君几代人都在周国进行改革、强军,最终让周国的力量强大至当世一流,而周文王的“悲剧”也是来自于此。

周文王时期,小邦周和大邑商的矛盾已经很尖锐了,纣王笃定周国会反,周国也坚信纣王不会放过他们,所以到了周武王时期,便有了“孟津观兵”,周国在寻找“合法”的名义讨伐商朝,既然自己的兵马太多,看起来不“合法”,那么他就召集天下诸侯,联合起来推翻商朝。

这一招可谓是极妙,让周国名正言顺地取代了商,于是周武王成为天下共主,建立周朝,而周王室此时的武装力量,乃是最强大的,名义上的小邦周,也成为了过去。

周武王之后,周朝迎来一个历史性的人物,那就是周公旦,虽然周公只是摄政,可天下也是他父兄打下来的,所以周公一心为了周王室长存,于是为了避免“周灭商”的历史再度发生,他重新定义了“礼”,其中有一条关键的,就是对天下诸侯的“军队规格”有所限制:

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天子六军。诸侯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

在《周礼》中,明确规定了周天子恒常拥有六个“军”的兵力,而一军之数乃是“一万两千五百人”,这就等于是周王室坐拥七万五千的常备军,至于其他的诸侯,不能比周天子多,就算是最大的“公爵”(公国、大国),也只能拥有三个军的兵力,以此类推,中间层次的诸侯国只能有两个军的兵力,小国仅有一个。

如果有人违反了这个数量规定,那么周天子就可以“召集诸侯”,天下共击之,除非有一种情况能够推翻周天子的统治,那就是最强的几个大国联合起来,但问题是,西周最强的几个大国,一开始都是周天子的亲戚和心腹功臣,根本就不可能造反。

所以“周礼”让周天子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吊打”天下,镇压诸侯。

周王室的“家底”是如何败光的?

周王室确实强,而且不是一般的强,不然也不可能在牧野之战中击溃商朝最后的倚仗,更不可能统领天下诸侯,可惜这种强大并不会永久,也终有衰退的一天,同样的道理,天下诸侯也不可能一直弱势,终有崛起的时候。

在这种此消彼长的规律下,周天子的“底蕴”,渐渐就被败光了。

西周之初,周天子拥有最精锐的两支部队:

成周八师(殷八师)、宗周六师。

第一支军队成周八师,乃是在“三监之乱”爆发的时候,周公旦将周天子最精锐的士兵组成八个师(大约24000人)前去平定叛乱,最终三监之乱被镇压,又因为三监之乱的始作俑者是商纣王之子武庚,所以成周八师又被称为“殷八师”。

第二支军队宗周六师,可以说是周天子最早的禁卫军,建立可以追溯到周朝诞生前,而宗周六师一直是周国君主最核心的力量,不管是守卫国都还是天子亲征,宗周六师都是寸步不离的。

可这两支让周天子可以傲视天下诸侯的军队,确实渐渐地被“败掉”,甚至于他们的败落轨迹,跟周王室衰落的轨迹,是重叠的。

第一次败掉家底的,乃是“周昭王”。

周昭王是西周第四位君主,周昭王承接了父祖所开辟的“成康之治”,继续扩大盛世的成果,而他的具体方法就是,通过政法来继续开辟自己的领土,这个时候的周王室,还是那个能够亲征出马征战天下的周王室。

其实周昭王的战略是好的,他向东征战,讨伐东夷,而后又南征荆楚、扬越等部族,他的这两个征战方向,一旦得手,那么就会为周王室赢得更广袤的宜居领土,只可惜周昭王自己的行动太过急切了,形成了一个“穷兵黩武”的局面。

周昭王十六年,宗周六师跟随天子南征伐楚,这一战大胜而归,而且周天子发现了伐楚有一个巨大的好处,那就是能得到大量的青铜器,这就导致周昭王十九年,他又迫不及待开始了第二次南征。

也是第二次南征,让宗周六师,几乎宣告”退出历史舞台”。

昭王南征,其实也还是顺利,结果也是胜利的,可谁知道就在班师回朝,军队渡过“汉水”的时候,忽然发生了天气灾害,根据《竹书纪年》的说法,就是宗周六师在过汉水的时候,雷雨交加,大河泛滥,最终在水上埋葬了这支强军。

“天大曀,雉兔皆震,丧六师于汉”。

宗周六师就这样永远留在了汉水,而根据后世的考古发现,可能宗周六师这一次并没有全军覆没,因为在五年后,周昭王开始了第三次“南征”,这一次南征,才是宗周六师彻底被覆灭的远征,因为这一次出征,连周昭王自己都没有回来,成为了西周历史上身份最大的“失踪人口”:

“昭王末年,夜清,五色光贯紫微,其王南巡不返”。

只是史书给了一个好听的说法,叫做“南巡不返”。

雄心壮志的周昭王把自己都丢在了南方回不来了,而宗周六师的结果自然是不用说了,周昭王把宗周六师给折腾没了之后,他的儿子周穆王就不敢再随便对外开战了,而是开始整顿内部矛盾,正是因为周天子的实力衰弱,加上最初坚定支持周王室的大国已经经历了几代人,和周天子的感情都淡了,纷纷都对周天子有了想法。

所以周昭王是周王室的第一个转折点。

而真正让周王室走向灭亡的,乃是周王室最强军“成周八师”的陷落,要说起这回事,又得把目光看向西周的末期君主周宣王,也就是周幽王的父亲。

周宣王这个人和他的先祖周昭王很像,内心里一样有雄心大志,只是和周昭王处境不同的是,周昭王是在盛世之时穷兵黩武,有家底可以败,而周宣王穷兵黩武,则是为了转移国内矛盾(周厉王时期,爆发过“国人暴动”),所以周宣王时期,周王室其实已经是“苟延残喘”了。

周宣王三十一年,周宣王派兵攻打在山西的戎部落,这一战大败而归,具体的损失没有记载,而这个时候起,周王室的衰落加剧。

在五年之后,周宣王还不死心,继续派出精锐大军讨伐山西的戎部族“条戎”、“奔戎”,而这一战,不仅没有一雪前耻,还让周王室的精锐“成周八师”损失惨重,周王室对天下的威慑力越来越小了。

本以为周宣王自此开始就会老老实实的了,可谁知道,又在三年后,也就是周宣王三十九年,周宣王发动对姜戎的讨伐,史称“千亩大战”,这一战,让周王室得以镇压天下的“底蕴”成周八师也覆灭了,周王室自此进入了“混吃等死”的阶段。

而周宣王在位时期,虽然也缔造了“宣王中兴”的局面,可这个盛世却不是全面的,只是片面的,加上周宣王后期的大败,留给周幽王的只是一个烂摊子,从客观角度来讲,周幽王一上位就昏庸无比,未必不和当时的局面几乎没有翻身的余地有关。

周平王东迁:本质上“诸侯”挟天子。

周王室东迁洛邑(洛阳),这不是周平王一时兴起的,早在西周建立之初,周王室一直都有这个想法,因为镐京所在的位置确实是太“危险”了,可因为三监之乱和周昭王南征的巨大损失,西周在初期也失去了敢随便迁都的勇气。

当犬戎入侵镐京时,周平王就已经被一股力量“保护”着离开了都城,这也是周平王没有被犬戎所杀的根源,而从客观角度来说,周平王被保全,乃是一场诸侯们的“预谋”。

因为史料的缺乏,天下诸侯们在犬戎准备进攻的事前究竟知不知道这种情况,后人不得而知,而到底天下诸侯们到底能不能“救援”镐京,驱逐犬戎,这也是一件不好判断的事情,所以周平王被提前转移离开,其背后是巧合还是阴谋,很难定义。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随着周幽王之薨,周王室的军事力量已经荡然无存了,若要说还剩下一点,那也是属于“周携王”的。

周携王乃是另外一股诸侯势力扶持起来的君王,他的身份乃是周宣王的另一个儿子,周幽王的弟弟,因为周携王很巧合地继承了周幽王所在的镐京,所以周携王名正言顺地继承了西周最后一点家底,至于周平王,那真的是几乎一点遗产都没带走。

可即便如此,周携王后来还是被晋文侯给灭了,这就意味着,西周所剩下的遗产,根本就不够和一个诸侯国打了,此时的周王室,或许真正的实力都已经比不过一个稍微强一点的男爵了。

从一点可以看出,周平王东迁,本质就是一场“挟持”。

诸侯们带着周平王去洛阳,不是为了保护周平王,也不是为了让他东山再起,目的就是为了“监视”周平王,用这种方法慢慢消磨掉“礼法”,所以为什么后来的孔子悲呼“礼崩乐坏”,这种局面,就是诸侯们想要的。

礼不崩,乐不坏,诸侯们永远只能是诸侯。

而周平王东迁,带给诸侯们最典型的一个“好处”:就是以前周王室的“领土”,只能由诸侯们去“打回来”,周天子已经没有任何能力夺回领土了。

比如护送周平王去洛阳的秦襄公“有功”,周平王正式封秦襄公为“诸侯”,秦国自此不再是一个边陲的“军镇”编制,他们开始成为了国家(在秦襄公之前,秦只是“大夫”之职位,职责是为周王室抵御西边的入侵,并不是诸侯之列,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诸侯国)。

不过周平王对秦国的“赏赐”却有点寒酸,因为这种赏赐乃是需要秦襄公自己去争取得来,周平王分封岐山以西的土地给秦襄公,可这块土地还被西戎占领着,周平王的行为根本就是在“画大饼”,但问题是,即便是如此,对于秦襄公来说就已经是足够了。

所有诸侯们要的就是这么一个“机会”,即便这一切都需要他们自己去争取,那都无妨,这是打破周天子“先天优势”的最基本的办法,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东周的时代巨变:诸侯们纷纷变法强国。

除了大量的领土遗失,周王室无力夺回,只能让诸侯们自己动手以外,周平王东迁还造成了一个时代的巨变,那就是在诸侯们对“周天子”看得死死的情况下,他们纷纷变法强国,变法,乃是彻底扭转诸侯国和周天子的实力的一个根源。

国家变法,这是诸侯们很早之前就明白的道理。

可那时候的周天子强势,你一个诸侯国超过了自己的礼法规格无缘无故变强,那是会引来周天子的讨伐的,所以诸侯们的破局就在于周天子的衰落,只有周天子变弱了,所有的诸侯才有机会。

于是东周便有一个这样奇怪的局面:周天子没有太多的实际控制领土和资源用来恢复实力,而诸侯们则是各自“收复”周天子丢掉的领土,各自吸纳变强,形成了一种此消彼长的态势,渐渐地,诸侯国们互相混战,周天子也只能是在一旁观战,一言都不能发,一旦发了言,只怕引火上身。

这也是“春秋”的意义,春秋乃是指“各诸侯国”的春秋岁月,他们终于可以拥有高度自主的历史,不用再笼罩在周天子的阴影之下,这种历史隐隐以各个诸侯国为主角,这是一个让他们自己都十分骄傲的时代。

而战国乃是“春秋”的加剧,诸侯们不再讲究虚伪的“礼让”,开始赤裸裸地暴露自己想要“一统天下”的野望,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战国时代就是彻底宣告周天子威严灭亡的开始,这已经不是周王室被吊打的问题了,而是周天子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式了,周天子名存实亡。

结语:

秦灭六国,最终成为时代的赢家,在一开始,这是任何人都想不到的。

可是秦国的崛起,也是很典型周平王东迁之后带来的“松动”,这种松动给予了诸侯国机会,可以想象,假如周平王仍旧强势,秦国也不可能被升格为诸侯国,那么也就不会有秦国后来的变法,甚至是僭越称王。

对于秦国而言是机会,对诸侯来说也是一样的,只是最后这个机会被秦国牢牢地攥住了。

也许周天子在周幽王被杀之后,就应该消失在历史中了,可诸侯们却心有不甘,都想通过“裹挟”周天子来改变自己的“先天地位”,于是这才有了周天子又长达数百年的“苟延残喘”,对于周天子而言,这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无奈的好事。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吴起天气预报 为什么周平王只是迁了一下都,周天子就开始被诸侯吊打?

2、读《三国演义》有哪些好处?

我最近在写作历史纪实小说《悠悠子衿女儿情--一代才女蔡文姬》,查阅了三国时期大量的历史资料,最大的感受,《三国演义》就是《三国杀》。

不在杀人,就在杀人的路上。

天下熙熙皆为杀来,天下攘攘皆为杀往。

01

从桓帝驾崩,灵帝继位,黄巾起义就开始杀人放火,各方诸侯镇压起义,相互厮杀。

02

起义既灭,外戚何进欲杀十常侍,反被其杀;袁绍,曹操命袁术诛杀了十常侍,董卓又赶在杀人的路上。

03

君臣相杀,同事相杀,父子相杀,兄弟相杀,朋友相杀,无一不杀。

董卓杀少帝,献帝杀曹操;王允杀董卓,李傕郭汜杀王允;吕布先杀丁原,后杀董卓;曹操杀袁绍,杀袁术,杀吕布,杀许攸,杀孔融,杀荀彧,杀杨修,顺路杀了吕伯奢。

04

《三国演义》有三绝,哪个不是因为杀人。

奸绝曹操,以杀成就的霸业;

义绝关二爷,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一直在杀人的路上;

智绝诸葛亮,新官上任三把火,六出祁山,鞠躬尽瘁在杀人,死而后已还杀人。

整个三国,芸芸众生,不外乎两种人:一种是杀手,另一种被杀。

不直接杀人,也是杀人的帮手。

贯穿整个三国的就是:杀,杀,杀!!!

吴起天气预报 为什么周平王只是迁了一下都,周天子就开始被诸侯吊打?

3、中央一台早上七点新闻插播的天气预报,预报城市是怎么选定的?

中央电视台播报天气预告,有两种方式,(1),公益服务性预报。比如,晚上新闻联播后播报的,全国各省会城市及主要地区的预报。(2)营利服务性预报。没有主次之分,几线城市无所畏。说得更明白一点,给钱就报,只要你赞助。(当然,除主要地区和主要城市外。)有一些其它城市为了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就加入了这种预报,所以报得你一头雾水,有些城市甚至你可能很少听过,或三,四线都不够。所以,疑问就被提了出来,也是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