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天气预报一周 周末时,你那里的天气如何?

admin天气2023-12-09 11:52:57950

1、周末时,你那里的天气如何?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小雪节气到了,很多人问:北京咋没下雪啊?没下雪就不能变身北平了呀。

咳咳,是没下雪,可是会冷啊!今天白天,北京的最高气温只有5.5℃,出门不仅要戴口罩,还要穿上貂的节奏啊。(穷,买不起。。。)

明天就周末了,想要出门嗨的朋友们不要怕,明天白天天气晴,不再有阴冷的体感,气温也比今天白天高一点,较适宜户外出行。而且空气质量相对还可以,比今天要好一些。

但是,明天夜间扩散条件趋于转差,预计到下周一,都会是灰蒙蒙的情况,出门一定要戴口罩哦!这期间影响最重的时段是周日夜间到下周一白天,出行时需做好健康防护,并预防低能见度对交通造成的不利影响。

大家估计是比较关心周日晚在工体进行的足协杯决赛,嗯哼,我也是如此。于是我查了查:

由于大气扩散条件较差,周末有霾,所以前往工体,要佩戴口罩!!!比赛在晚间进行,气温也比较低,估计只有个位数,大家需要注意保暖,比心~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帮助!

如有不准确之处,望不吝赐教!

如果您喜欢我的回答,不妨点个赞吧!

邵阳天气预报一周 周末时,你那里的天气如何?

2、湖南的冬天会下雪吗?

湖南的冬天会下雪吗 ?在我的印象中还是08年的冰灾 ,到处都是冰天雪地 ,那一场大雪 ,持续将近一个月 ,那不是雪景,那是一场冰灾 。正值过年的时候 ,使很多人都回不了家 。

近几年来的湖南冬天 ,似乎与雪花无缘 ,除个别山区和湖南的西北部 ,其他的地方都很难看到雪花的身影 ,即使下了一点雪 ,由于地面的温度挺高 ,一下子就融化了 。估计是08年的时候下雪太多 ,已经把近年来的雪花都下完了。地面上盖一层雪花 ,银装素裹是一种景色 ,如果下得太多 ,持续时间很长 ,那么就成雪灾啦 。08年的那场冰灾 ,很多的地方都停电了 ,电线都不堪重负断了 ,那一年的发电机卖的很好 ,卖蜡烛的生意也很好 ,停电了晚上需要光明 。乡下的老家喝水要从井里抽上来 ,也需要电 。还好那一年老家之前买了一台发动机 ,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派上了用场 ,发电机启动以后 ,家里所有的插座都插满了手机充电器 ,手机都断电了 ,在外乡打工的游子们与家里都失去了联系 。

由于全球气候的变暖 ,湖南的冬天下雪的时候少了 ,大概湖南在这个分界线上吧 ,大多数时候都与雪花无缘 。

但愿每年还能看到一点雪花 ,瑞雪兆丰年 。按照乡下老人的说法 ,下雪因为气温低把一些虫子都冻死了 ,来年没有了虫害,农作物肯定会丰收 。湖南的冬天 ,大多数的时候与雪花无缘 ,但也不是完全没有 ,偶尔来一点 ,应应景 ,不要奢望太多 !

(图片来自于网络 ,联系即可删除 )

邵阳天气预报一周 周末时,你那里的天气如何?

3、南昌和长沙哪个城市更好?

赣湘相近,昌长相亲。南昌与长沙,同是江南历史名城,同是省会城市,同处中部,同处“中三角”经济圈,在地理环境、产业发展等方面,有着极大的相似度。

2014年1月21日,南昌市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说,在中部省会的竞争中,南昌要看住太原,咬住合肥,盯住长沙,赶超武汉。

然而,时间一晃过去近2年。江报君发现,从两市去年的主要经济指标和发展增速看,两市的差距越拉越大!南昌“盯住长沙”,为何如今越盯越吃力?南昌PK长沙,落后的原因是什么?

南昌红谷滩

长沙新城区

南昌市中心

长沙市中心

南昌市中心城市主干道

长沙市中心城市主干道

南昌和长沙,太多相似点!

南昌和长沙,都是鱼米之乡,同是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两个地方的人,在形体和肤色上几乎没有区别;湿润的风、肥沃的土、清亮的水,把人养得极其精致,男性强健,女性妩媚。

南昌扬子洲

长沙橘子洲

从地图上看,南昌和长沙几乎是完全对称的两个地区(对称轴为连接武汉广州两点的直线),南昌处于京九线上,长沙处于京广线上。长沙有湘江绕城而过,南昌有赣江穿城而行;湘江大桥下有一片绿洲(橘子洲头),赣江的桥下也有耀眼的绿色明珠(扬子洲);长沙离洞庭湖不远,南昌城能听到鄱阳湖的涛声;若是从电视中看天气预报,知道长沙的天气,差不多也就知道南昌的天气了。

南昌夜景

长沙夜景

1. 经济PK:2个南昌的GDP才相当于长沙

两市2010年—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及其增长速度对比图:

南昌↓

长沙↓

此外,2015年上半年,南昌市的GDP是1675.27亿元,增速9%。而长沙市对应是3876.32亿元,增速度9.6%。

对比可看出:长沙2014年GDP(7824亿元)是南昌2014年GDP(3667亿元)的2.13倍,也就是说至少2个南昌的经济体量才相当于长沙。

这些年来,尽管南昌在逐年发力,努力缩小与长沙的距离,但由于南昌无论是经济基础,还是经济增速都远不及长沙。致使两市的差距还在进一步拉大,南昌“盯住长沙”变得越来越吃力!

2. 收入水平PK:长沙人比南昌人更有钱

2014年南昌市常住人口524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09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14元。

2014年长沙市常住人口731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2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23元。

对比可看出:长沙比南昌多207万人,长沙人比南昌人收入高出一大截。

3. 上市公司PK:长沙拥有48家上市公司远超整个江西

江西已有34家企业在国内A股实现上市,其中南昌有21家,包括江铃汽车、洪都航空工业、正邦科技、仁和药业、方大特钢等。但仅有江铃汽车(营收504亿元)、正邦科技(营收430亿元)2家上榜2015中国企业500强。

据不完全统计,湖南有已有78家企业在国内A股实现上市,其中长沙有46家,中联重科、通程控股、华天酒店、中南传媒等。上榜2015中国企业500强的长沙企业有5家,包括华菱钢铁(营收556亿元)、三一重工(营收303亿元)、物产中拓(营收220亿元)、中联重科(营收205亿元)、中南传媒(营收90亿元)。

对比可见:长沙上市企业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超整个江西,是南昌的2倍还要多。

4. 发展战略:“昌九一体化”PK“长株潭一体化”

昌九一体化,双城变“同城”,是江西的“龙头工程”。2013年7月,江西省委作出这一重大战略决策。昌九一体化实施两年来,2014年两市GDP总值占全省比重达34.7%。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昌九一体化决策部署的制定实施,让南昌与九江“同城”效应逐步显现。

长株潭一体化,是几代湖南人的梦想。从1984年正式提出,到1997年实施,长株潭城市群已成为湖南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2014年,长株潭城市群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555.9亿元;三市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超过四成。特别是,长株潭三市以占全省1/7的面积、1/3的人口,集聚了全省70%以上的科研机构、70%以上的创新创业平台、6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创造了全省70%以上的科技成果,实现了全省60%以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成为湖南省创新驱动的重要引擎。

对比可看出:虽然“昌九一体化”近年来发展迅速,并给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心剂”,但无论是从成熟度还是从发展成果来看,“长株潭一体化”都要更胜一筹。

5. 交通PK:无论是航空还是铁路、轨道交通,长沙都要优于南昌

A.航空方面:

南昌有昌北国际机场,2014年其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700万人次。而长沙有黄花国际机场,2014年其旅客吞吐量为1802.1万人次,在中部地区排名第1位。

对比可见:黄花机场要甩开昌北机场几条街。

B.铁路方面:南昌虽然有南昌铁路局,京九铁路、沪昆铁路、昌九城际铁路、向莆铁路、沪昆高铁、昌吉赣客运专线(筹建)等都在南昌市交汇。

但长沙拥有多条城际铁路:

长株潭城际铁路,时速为200公里,预计于2016年竣工通车,该铁路将分期建设,首期96公里城铁连接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后期上千公里城铁则通过干线和支线连接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五市及一些县市。长株潭三市之间的交通时间将缩短为30分钟以内;

长益常城际铁路连接长沙、益阳、常德,总长170公里,时速250公里及以上。

对比可见:长沙城际铁路有着“恐怖”的密集程度,只能让南昌望“路”兴叹!

C.轨道交通方面:南昌地铁1号线将于2015年年底开通试运营,2号线、3号线、4号线也在加紧建设中。

长沙中低速磁浮工程2015年年底运行,长沙地铁1号线2016年运行,2—6号线,最晚于2020年通车。

对比可见:长沙比南昌多出一条磁浮铁路,两条地铁。

6. 房价PK:这回南昌终于赢了!

2015年前8月,长沙房价6148元/㎡,而南昌8月份的房子均价为8793元/㎡。2014全国35个大中城市房价收入比数据显示,南昌买房难度排全国第十二位,超过重庆、武汉、长沙(35位)。数据显示,在南昌买一套100㎡的房子,全家不吃不喝需耗费一个家庭10.8年的收入。

对比可见:南昌房价比长沙高出2000多元/㎡,对此南昌人表示哭晕在厕所!

南昌PK长沙,南昌为何落后?

专家:南昌的向心力不强

“南昌加速度发展需要更为广阔的平台,需要区域一体化平台的支撑,而高铁提供了省内区级经济融合共赢的条件。”江西经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朱丽萌说。作为全省实力最强的中心城市,南昌目前对全省的带动作用并不明显。究其原因,除了南昌经济总量不高,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南昌的向心力不强。

南昌绳金塔美食街

长沙太平街

南昌市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坦言,南昌是我省唯一一个特大级城市,但是南昌的首位度(即南昌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例)与周边省会城市相比是比较低的。当前,昌九一体化和昌抚一体化正在加速推进。这表明,南昌已经意识到,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心城市仅凭“单打独斗”“孤军奋战”,已很难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

朱丽萌认为,南昌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加强南昌的经济、文化向心力,加速中心城市生产要素的积聚,成为支撑“中三角”的战略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