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 清明节为什么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admin天气2023-12-05 02:57:57840

1、清明节为什么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清明节对中国人来说,非常重要。这得说说清明节的历史。清明节,也叫寒食节,其实,清明是节气,寒食是节日,现在已经把它合二为一清明节。

清明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冬至后第108天,也就是阳历4月5日前后。今年4月4日为清明节。清明时节气温变暖,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万物“吐故纳新”,对万事万物都体现有阴转阳的变化,因此,做为节气在古代农耕社会意义重大。

作为节日,清明节有扫墓祭祖礼俗,其来源与古代信仰、祭祀、历法以及划分出的节气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

清明节有冷食习俗,传说寒食节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节日。在民间传说中寒食节虽与介子推有关,但寒食起源,并非为纪念介子推,而是沿袭了远古的改火旧习,即《周礼》所谓“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寒食节是流传于中原一带古代较早的节日,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

寒食节期间的习俗,主要有禁火、冷食、祭祀。从先秦的文献记载可知,当时北方中原一带已有比较严格的禁火制度,从官方到民间都有改火的习俗。《周礼》中即明确记载当时有“司炬”之官,每当仲春季节,气候干燥,不仅人类保存的火种容易引起火灾,而且春雷发生也易引起山火。

清明节后来还吸收了另外一个较早出现的节日—上巳节的内容。上巳历史亦悠久,周代即有,古时在农历三月初三日举行,主要风俗是郊外游春、春浴、祓禊(临河洗浴,以祈福消灾)等,古代,每逢三月时令,人们都去水边祭祀。晋代陆机有诗写到:“迟迟暮春日,天气柔且嘉。元吉隆初巳,濯秽游黄河。”即是当时人们在上巳节祓禊、踏青的生动写照。诚如唐代大诗人王维诗句“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到了宋代,上巳节突然销声匿迹,因上巳、清明、寒食三节日期相近。

融汇了寒食与上巳两个节日习俗的清明节,在宋元时期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的禁火冷食风俗与上巳郊游等习俗活动相融合定型的传统节日。明清大体承接前代旧制,清明节仍然坚持并发展着其在春季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大节的地位。

民国时期,清明节这天,除了原有的扫墓、踏青等习俗,植树也被确定为常规项目,这实际上不过是对民间长期延续的植树风俗的一个官方认定。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

我国2008年被正式确立为法定节假日,2008年的4月4日——第一个“清明节”法定假日放假三天。

有关清明的诗词很多,现摘录如下:

1、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关于清明节寒食习俗的诗句,这最著名的一篇。

2、《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3、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4、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

【唐】戴叔伦

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

晓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霜。

传镜看华发,持杯话故乡。

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

5、清明后登城眺望-【唐】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6、清明日曲江怀友-【唐】罗隐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7、寒食-【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8、清明即事-【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9、清明-【唐】孙昌胤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10、清明日忆诸弟-【唐】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11、长安清明-【唐】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12、《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13、《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14、《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15、《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16、《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文章内容及图片有部分来自网络,若侵权可删除,一并致谢。

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 清明节为什么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2、又是一年清明时,您知道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吗?

关于清明的由来有很多传说,其中流传比较广的是为了纪念介子推。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避国内祸流亡在外,有一天他又累又饿晕倒在地。由于地处荒郊,找不到吃的,随行的大臣介子推便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熟了让重耳吃下,使他恢复了精神。

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晋国君主,是为晋文公。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无奈带着老母亲躲进了今天山西介休东南的绵山。后业有人为介子推鸣不平,晋文公才想起旧事,心生惭愧,派人去请介子推,才知道他已经躲进了山里。晋文公派兵进山搜索,也没有找到。有人出了个主意让晋文公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说是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于是下令烧山,谁知道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始终不见介子推出来。大火熄灭后,再进山去找,却发现介子推背着老母被烧死在一棵柳树下,并留下遗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将介子推去世当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登山祭奠,发现枯柳竟然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以寒食后一天为清明。

清明节最常见的习俗是踏青。清明节正处于仲春与暮春相交时节,“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这个时候人们都愿意到户外去感受春日的生机,领略大自然的美景,故民间也有踏青节之说。这个时候柳树也刚好抽枝发芽,人们在外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枝,或编成帽子戴在头上;或带回家中插在屋前,久而久之,民间又有了折柳、插柳、戴柳的习俗。由于春日风光正好,很多地方也利用这个时节放风筝,做一些户外的游戏等等。当然,最重要的一项习俗是祭祖扫墓,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 清明节为什么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3、清明节的习俗有哪些?

1.扫墓祭祖,清明节是传统的春祭大节,在这一天要祭祀祖先,扫墓祭祖祈求一年平平安安。

2.踏青,在清明节这一天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春日景象,清明节踏青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3.插柳,将柳条编成帽子戴在头上,将柳条插在家里的门楣,屋檐上,希望插柳能避免疾病。

扩展知识: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中华民族传统隆重盛大的春祭节日,属于慎终追远、礼敬祖先、弘扬孝道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习俗甚多,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上或细节上的差异,各地习俗虽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是共同基本礼俗主题。清明节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日子,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